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抱怨:「在祥雲龍吟吃不到日本食材。」
為什麼沒有大間黑鮪、羽立海膽、松葉蟹?或者,為什麼一定要有?這正是祥雲龍吟想要挑戰的觀念:不使用日本食材也可以做出日本料理。並且,使用台灣食材做出台灣獨有的日本料理。「以日本料理向世界發信」,這是山本征治的豪情壯志,如果法國料理可以傳播到五湖四海,繁衍出在地特色,日本料理為什麼不行?
稗田良平主廚戰戰兢兢接下任務,勤勤懇懇探索台灣的風土民情。 他開發龍吟流的台灣活香魚,他用馬告做「黑一味」,他疼惜皇宮菜,他捉弄百香果。我感受到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滿出來的愛,卻也察覺到他心裡有一塊殘缺。
台灣海產的品質難以捉摸,生魚片的弱點尤其明顯。稗田主廚卻不願意向進口魚貨妥協。
「如果台灣有活締處理技術就好了。」
稗田主廚想把這一塊拼圖拼起來。
活締處理(活け締め)發源於日本,是一種「瞬間即殺」上岸漁獲的方式,讓魚迅速且平靜地死亡。通常的作法是,用T型長釘從魚的眼睛後方插入,破壞腦部,再從開口處沿著魚的脊髓穿刺鐵絲,破壞魚的中樞神經,再割斷魚腮處的大動脈放血,置於冰水中讓魚身降溫。經過如此處理的魚,可以保留鮮味,延後死後僵直的時間,減少腐敗的風險。
活締處理標榜可以讓魚變得更好吃,為什麼?這與生物內部肌肉能量轉換的原理有關。生物體內的肌肉活動能量來自三磷酸線苷(Adenosine
Triphosphate,簡稱為「ATP」),是由食物分解而來,生物死後即停止製造,並會被消耗、分解成肌苷酸(Inosine Monophosphate,簡稱為「IMP」),而IMP正是鮮味的一種來源。
魚隻死亡前,若經歷痛苦掙扎,會大量消耗ATP,因此減損了鮮味來源;且因肌肉劇烈運動而代謝產生乳酸, 這樣的代謝會在死後持續,因乳酸無法排出而堆積在肌肉中,造成肌肉變得緊實,進入僵直期。酸化繼續到某個程度,細胞會開始崩解,蛋白質被分解為胺基酸,肉質變軟,鮮味增多,就是所謂的「熟成」,也是腐敗的開始。
活締處理,讓魚迅速死亡,不僅可以保存ATP,讓魚更有鮮味,也會減少乳酸堆積,因此延緩死後僵直的時間,更慢腐敗;放血也會排除殘留血液滋生細菌的風險,讓魚肉更白淨透明。
試想台灣一般殺活魚的方式,用榔頭猛擊,或是在漁船上就耗盡生命了。這樣送到餐桌上的魚,沒有善終。
「如果有活締處理技術,台灣的魚可以變得更好吃!」稗田良平主廚心底升起熱切的盼望。
祥雲龍吟開業進入第四年,第二年起才開始大量使用台灣食材,目前台灣食材佔比幾乎百分之百,「每天都很感謝大家的幫忙」,稗田主廚誠摯地說。他認為,台灣四面環海,不同海域可取得不同新鮮魚產,台灣也有很發達的物流,卻從未在市場上看到經過活締處理的魚。未經活締,魚還留有血,無法做生魚片,稗田主廚常常買到結果不盡理想的魚,不知道要不要繼續買。也因為台灣魚貨品質不穩定,才會產生日本魚優於台灣魚的觀念。
「好的魚就是好的魚。」稗田主廚認為台灣也有很好的魚,只是缺乏活締處理技術。為什麼日本的魚受到全世界愛用?就是因為活締處理,品質穩定,保鮮期長,帶給人安心感。
選用台灣魚,成為稗田主廚必須面對的課題。如果他堅持使用台灣食材,堅持到連生魚片都要使用台灣魚的地步,那他就必須開發台灣魚貨。然而這不是憑他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任務,台灣漁業的供應鏈必須一同響應才行。
稗田主廚召集了五位來自日本的好朋友們,到台北舉辦一場「活締處理交流會」,交流的不只是活締處理的技術,還有日本業界對於漁獲供應的觀念,以及他們善待食材、尊重生命的價值觀。
五位日本達人介紹如下:
三木勝正
來自:大阪
現職:有限会社ケーエムフーズ 四季彩菜 みき 代表取締役
簡介:日本資深食材盤商,不僅經手魚貨也處理時令蔬菜。
林 ともみ
來自:長崎縣五島列島
現職:林 鮮魚店 店主
簡介:第三代鮮魚活魚買賣中間商,講究活締處理,眼光精準。
藤本純一
來自:愛媛縣今治
現職:(株)蛭子丸 船長
簡介:第四代漁夫,了解廚師需求,受到許多餐廳的高度信賴。
長谷川大樹
來自:神奈川縣
現職:株式会社 さかな人 代表取締役
簡介:魚狂熱者,從上班族轉行賣魚並鑽研活締處理。
吉岡幸宣
來自:京都丹後市
現職:魚菜料理 「繩屋」主廚
簡介:與前述達人們長期配合的料理人,擅長使用丹後半島在地海鮮及山菜烹調魚菜料理,表達素材本身的味道。稗田主廚曾在此修業,這次特別邀請吉岡主廚來祥雲龍吟舉辦餐會。
五位達人分別呈現漁夫、中間商、主廚三種觀點,同樣的三角關係搬到台灣來,衍生出難以撼動的結構性問題。問題的根本在於,為什麼需要活締處理?如果死魚跟活魚的價錢差不多,如果餐廳會用的魚就是那幾種,如果料理方式未必能彰顯差異、消費者也吃不出來,有沒有活締處理,有差嗎?若要改變現狀,涉及觀念的改造,觀念的改造等同思想的改造,還不如直接換一顆腦袋。
並不是說日本就是天堂。根據我訪問長谷川大樹先生的結果,這五位達人所代表的精緻化漁獲供應鏈(客製化訂單、活締處理、妥善運送、技術交流等等),在日本的漁獲供應體系中不過佔3%,而訪台的這五位達人就已經構成這3%中的20%。對,就算在日本也不是主流,還是非常值得台灣參考,因為他們已經示範給我們看了,漁獲供應可以有另一條途徑,帶動善的循環。
藤本純一18歲跟著父親登上漁船,22歲就成為「蛭子丸」號的船長。身為新生代漁夫,藤本純一有很多迥異於前輩的想法,重質不重量、思考主廚的需求,令他與眾不同。
他回顧自己的年輕生涯,當上船長第六年就達成港口第一名業績,卻發現漁獲的價格低迷,為了達成目標金額只好補更多魚、開發新漁場,卻因為過度捕撈而捕不到魚,產生惡性循環。此際,他認識一位大阪的主廚,這位主廚只要遇到好魚,就算價錢比市場貴2、3倍都願意買,讓他開始思考廚師想要什麼。「追求質,不追求量」,藤本先生開始改變捕撈方式,並且捕撈活魚。
因為海底與海平面有氣壓差,捕撈上岸的魚必須抽出肚子的空氣,防止內臟破裂而死。藤本先生打造新漁船,配置2倍大的活魚籠,載運回港的魚貨,還必須分辨什麼魚要什麼時候活締。有些魚要休息一晚,隔天再活締處理,因為魚上岸會緊張,休息一晚品質較好;有些魚則必須立刻活締處理,因為捕撈損傷較大、排氣不佳,休息一晚會活力下降。
他必須選出主廚想用的魚。他到餐廳吃飯,和主廚聊天,找出主廚的喜好。建立關係後,主廚又會介紹其他主廚。
藤本先生的營業額上升了,捕魚量卻只需要過去的6成,工作時間也因此縮短。漁夫同行看到成效,愈來愈多人加入行列。
「漁夫的工作不是只有捕魚,漁夫也是食材生產者,把命運相關的棒子傳給市場的人、料理的人,交接棒子的人,愈多愈好。」
中間商銜接漁夫與主廚的二端,本次訪台的林 ともみ、三木勝正、長谷川大樹都站在這個位置上,角色則各有差異。
林小姐是「林鮮魚店」第三代店主,來自長崎縣五島列島的福江島,地處偏遠,客戶卻多為都會高級餐廳,獨特的經營方針相當有意思。
林小姐改變了前二代的經營方針。她的父母及祖父母,只是單純跟魚市進貨再賣給島上的客人,然而五島列島的人口日益流失與高齡化,從事漁業的人口減少,買魚的人也減少,林小姐勢必要找其他出路。她決定擴大營業範圍,改變營業模式,只買好的魚回來賣,並且賣到高級餐廳去,客戶包括神戶米其林三星的Ca Sento、大阪米其林二星的La Cime、東京米其林二星的Zurriola與茶禪華等等。
為什麼這些知名主廚選擇與林小姐合作?尤其林鮮魚店位置偏遠,運送時間長,主廚又無法事先檢查品質,為什麼不就近選擇廠商?
「我們贏得主廚的信賴。」
林小姐告訴我們贏得主廚信賴的秘訣:
1. 誠實正直:最重要的一點。品質不好就不出貨;若主廚堅持出貨,就用虧損的價格賣出。
2. 建立良好且緊密的關係。
3. 零食材耗損。
4. 價格合理。
5. 了解主廚的喜好。
面對漁夫、料理人、自己(中間商),林小姐把漁夫的利益擺在首位。「漁夫愈來愈少,我是魚販,沒有漁夫,我就沒有生意可做。」所以林小姐都用好的價格跟漁夫買魚,並且告訴漁夫,魚貨會交到厲害的餐廳手上。
林小姐說自己可以不賺那麼多,她讓漁夫有錢賺,客戶有合理利益,她對於自己的工作有很高的使命感。她會詳細告知客戶魚貨狀況,提供的建議甚至包括定價、調理方式等等,「能做到這地步的魚販真的很少,因為我把客戶當做團隊的一員。」「知識不足、不懂裝懂,是無法產生信賴關係的。」
「今天我能站在這裡,都是因為信賴與生命。」
來自大阪的三木勝正是資深食材盤商,專門自日本全國各地收集當季的優秀食材,不僅經手魚貨也包括許多時令野菜。他提供另一個觀點:找到最棒的食材後,還要用最佳的狀態把食材送到客戶手上。所以三木先生其實更像是食材物流業者,以運送鮮魚來說,包裝很細緻,讓魚不會接觸到冰塊的水氣,宛如置於冰箱中。
這點非常值得台灣食材商借鏡,台灣的食材物流還缺乏這種觀念。稗田主廚一開始很不習慣,尤其當祥雲龍吟甫開業時也有用日本食材,稗田主廚常常忍不住拿日本食材與台灣食材比較,然而這樣的比較卻阻礙他親身感受台灣,也因此他才轉而投入研究台灣食材。台灣食材固然美好,若在途中能受到更好的照顧,不僅更美味,也更尊重生命。
「我愛看魚,我愛捕魚,我愛吃魚,我愛賣魚!」
長谷川大樹是五位達人中最資淺的一位,踏入業界不過六年,卻已名氣響叮噹。他原是廣告業上班族,始終難忘學生時代上漁船打工的經驗,進而鑽研活締處理的技術,轉身投入賣魚一行。他的公司就叫做「さかな人」(魚人),愛魚成痴就是在形容他。
長谷川先生負責示範活締處理技術,劈頭卻說「技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」「經過神經活締的魚,就比較好吃嗎?答案是不。因為活締是活的知識,活締處理的好壞是由處理他的人來決定的。」
活締處理有四階段:
只有漁夫能做到這件事,如果沒有選出好的魚,其他步驟都沒有意義。
抓住魚腮,讓魚不要亂動,亂動的話會出現乳酸,魚比較容易腐敗。魚的眼睛後方是腦,用T型釘插入,破壞腦部,魚就不會再亂動。
魚腮有心臟跟有血管,各下一刀,放入水中放血五到十分鐘,因為血液會殘留細菌,讓魚肉容易腐敗。
破壞腦之後,插入一條鐵絲,破壞中樞神經,延後死後僵直的時間。抽出來的鐵絲有脊髓的分泌物,長谷川先生會舔一舔,判斷魚的品質。
腦殺、放血、破壞神經,這三步驟因為不同魚種會調換。例如鯊魚、魟魚,因為血很臭,所以破壞腦部後就會放血了。
做完三步驟,就要冷卻魚體。到達目標溫度後,適當包裝,適當冷藏,運送。
若不是為了示範,長谷川先生活締一條魚的正常速度只要十秒鐘,稗田主廚以「頂級殺手」稱呼之。
吉岡幸宣是京都丹後市「魚菜料理 繩屋」的主廚,擅長使用丹後半島在地海鮮及山菜烹調魚菜料理,表達素材本身的味道。吉岡主廚與稗田主廚也很有緣份,稗田主廚來台灣開設祥雲龍吟前,就曾在繩屋短期修業。稗田主廚這次特別邀請吉岡主廚來台灣辦餐會,就是希望吉岡主廚能用料理示範經過活締的鮮魚有多美味。
吉岡主廚長期與其他四位達人配合,作為供應鏈的終端,他最清楚如何應用達人們的心血。記者會上,有人卻針對吉岡主廚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:「當達人們向主廚推薦海鮮,主廚有這麼容易被達人說服嗎?」吉岡主廚誠懇回答:「鮮魚達人都會告訴我魚的味道如何、適合什麼調理法、用什麼溫度,很詳細告訴我該怎麼善待這條魚,不知不覺就會被說服。」
並不是辦了一場活締處理交流會,台灣的漁業供應鏈就無病無痛。為什麼活締處理在台灣不普及?不僅牽涉前階段與後階段的配套措施,也牽涉根深蒂固的觀念。這類問題,我與「宅涮涮鍋」老闆、擁有豐富日料經驗且熟稔台灣野生海鮮的林敬堯,有以下討論:
品質好的台灣魚比進口魚貴,甚至比日本魚貴。西餐喜歡用馬頭魚,進口的馬頭魚一斤才200、300元,台灣本地的一斤要700、800元。
二條一模一樣的魚,你分不分得出來是東北角或澎湖的,價格就差三倍到四倍。也不是說東北角的魚就比澎湖的好,應該說每個地方的魚都好,就看用什麼方式呈現。澎湖比較熱,珊瑚礁魚會比較多,比較沒有油脂;東北角、基隆比較冷,魚的油脂比較多,肉質比較細膩,價錢也比較貴。
還要看打撈的方式。以紅喉來說,大溪的是拖網,南方澳的是手釣,你如果要油脂多的,要用大溪的,但是他看起來很醜。紅喉又有分一天船跟三天船,差別又很大。
所以這中間的差別很細緻,台灣魚貨很不好搞!真的要很懂才能挑到最好的。
與其搞懂台灣魚,還不如直接從日本進口,更方便、更穩定,這大概是多數業者的想法。像祥雲龍吟這樣做tasting menu的餐廳,每天都要一樣的東西、一樣的品質,非常困難。
就算有足夠的知識可以做到台灣魚的產地直銷,拿到最好的本地魚貨,以日本料理而言,又會遇到一個問題:消費者、甚至餐廳業者都認為日本料理餐廳就是要供應日本魚。為什麼?日本食材就是比較高級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,且如上述,台灣魚的品質不穩定,也造就這樣的觀念。
台灣漁獲供應鏈還有一大問題在於,台灣的船家很多不是台灣人,是大陸的船長,他們只追求量,重視品質的人很少。
這次在富基漁港遇到一位台灣船長,他的漁船設備跟日本差不多,一樣有打氣設備、裝活魚的設備,他卻不把魚放氣,讓魚可以活著回來。為什麼?因為活著回來跟死著回來,價錢是一樣的,所以不需要這麼麻煩,直接放到冰塊裡送到市場來就好了。
真的懂台灣海鮮的餐廳,以老一輩海產店居多。一般日本料理店看到的魚,可能就是水針、鮭魚、尖梭,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好的魚,比如說加志、睡魚,很多我們完全沒聽過的魚,價錢很便宜,一斤2、300元,但沒有人會用。台灣現在用海鮮的問題就是這樣,有沒有發現紅色的魚就特別貴?紅喉、馬頭,因為大家就是一味追求這些東西。
台灣馬頭魚是大陸馬頭魚三到四倍的價錢,但是餐廳廚師,尤其年輕廚師,普遍都不知道這些魚貨是進口的,只知道這是馬頭魚。廚師對於魚貨的專業度不夠,沒有辦法分辨這條魚是哪裡出產的,也是問題的一環。
日本料理需要活締處理,中菜、台菜、西餐呢?如果大多是重口味的料理,煎、煮、炒、炸,需要用到活締處理的魚嗎?
活締處理、精緻化的漁獲供應鏈,在台灣就窒礙難行嗎?畢竟採行這些措施就是要花錢,生意已經很難做,成本撐得住嗎?
長谷川先生的經驗值得參考。身為中間商,他向漁夫、主廚二端遊說,開發魚的種類,點滴凝聚三方共識。他先培養一群年輕漁夫,訓練他們的味覺,讓他們明白有處理、沒處理的魚味道有何差別,希望漁夫知道自己的魚的味道是怎麼樣。他也向主廚介紹魚的味道,推銷過去日本人不吃的魚,譬如鯊魚、魟魚,五、六年前他剛轉業時,市場上根本沒有這些魚類的需求,只有他研究這些魚類,再把研究心得傳達給主廚,讓大家知道這些魚是可以用的,便宜又好吃。因此,長谷川先生的客戶不全是高級餐廳,也有比較平價的居酒屋。
長谷川先生也與大家分享他做生意的邏輯。他說,一般人賣魚,是把進貨成本1元的魚用1,000元賣出;他賣魚,是把進貨成本10,000元的魚用11,000元賣出。一般人會覺得前者賺取暴利(從1塊錢變成1,000塊錢),其實,長谷川先生賺得更多:
$1—>$1,000/ Get $999
$10,000—>$11,000/ Get $1,000
為什麼要用第二種邏輯賣魚?「因為這樣才有正向循環!」長谷川先生用熱血教師般爽朗明亮的語調說著,「循環的都是好魚,我覺得心情很爽!」
現實難以如以理想化,但至少,要有這種選擇存在。一場交流會,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喚起大家的問題意識,並且,盼望改變正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