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外交部公布了今年的「La Liste」,囊括全球一千間最佳餐廳,台灣有五間餐廳上榜:RAW、MUME、欣葉101食藝軒、少帥禪園、真的好海鮮餐廳。
法國政府製作此榜,試圖與其他飲食評鑑較勁,大抵也是衝著世界五十最佳餐廳(The World’s 50 Best Restaurants)而來。他們自認運用較公正的評鑑方法,自己研發一套公式,加權計算美食評論與網友意見的綜合分數,據此製作排名。依據其官方網站的說明,他們審閱超過三百部美食指南(除了米其林、世界五十餐廳,也包括eater.com、the guardian、elite traveller等),從中擷取餐廳資料,彙集成資料庫,再分別就個別餐廳在美食指南中的評等,以及美食指南本身的權威性,打上他們自己指定的分數,加權計算後,再整理網友意見(如Foursqure、Tripadvisor、Yelp、Tabelog)。最後的總分,美食指南佔75%,網友意見佔25%。
相較於米其林的匿名秘密評鑑,或世界五十最佳餐廳的自由心證,上述評鑑方式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比較有憑有據,不過深入檢視,這樣的「大數據」還是充滿了人為因素。一份美食指南的公信力該怎麼打分數?網友意見又能如何加權計分?還不是得請教「專家顧問」。而攤開官網上的顧問名單,又有多少人值得信賴?
而且,重點是,為什麼一定要把全世界形形色色各有姿態的餐廳擺在一起呢?他們能這樣被比較嗎?這樣的排名有意義嗎?世界五十最佳餐廳所謂「最佳」其實是指最有人氣,該當業界指標,這種說法我還願意接受;硬生生要為餐廳打分數、排次序,我倒覺得是太天真了。Noma真的比Guy Savoy差勁這麼多嗎?不能比較但硬要比較,只是假公正罷了。
但不能排除大數據、人工智慧能為餐廳評鑑帶來變革。一定有更細緻的處理方式,只是科學家們還不會把力氣花在飲宴逸樂這種吃飽撐著的事情上。在真正聰明的人工智慧餐廳評鑑出現前,我是唯品味論者,品味就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所有主客觀條件,機器無法取代,人性至關重要。我認可這個人的品味,我才會相信他推薦的餐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