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sited August 2016
RAW的最新秋季菜單主題是「Glocalization 全球-在地化」,我一看就腦袋亮燈。這不是江振誠在「台灣味論壇」上的結論嗎?
將近二年前,RAW開幕前夕,江振誠策辦了台灣味論壇,邀請六位台灣意見領袖,一起探討台灣的時間、台灣的顏色、台灣的滋味。這個論壇並未偉大到足以定義台灣認同或凝聚台灣共識,但憑江振誠的「一己之力」,他得以藉由烹飪表達其理念-他認為,台灣味不能只有台灣人懂,我們每個人對於台灣的身分認同或許有不同詮釋,但若台灣要被世界看見,必須會說世界的語言;在地化(localization)並不是台灣味的答案,國際化(globalization)必須發揮作用,把世界的語言帶進來,再用台灣的語言傳出去。因此,他提出在地國際化(glo-calization),讓台灣能用世界理解的方式被認識。
這是江振誠對於台灣味的看法,同意與否悉聽尊便,至少我認為,這樣的概念符合西餐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。江振誠的「台灣味」,其形式與料理技法仍植基於西方(尤以法國料理為基礎),若要舉出其他用西方形式表現家鄉味的例子,Gaggan(前衛印度菜)、Pujol(墨西哥)、D.O.M.(巴西)、Central(祕魯)等頂級餐廳皆然,他們也都說著烹飪世界的「國際語言」,食客即便不理解當地的傳統飲食(有理解當然更好),也能夠欣賞料理的姿態。這就是江振誠希望RAW能夠做到的事情。
於是,再看這份Glocalization的秋季菜單,台灣人吃了將會心一笑,國際食客吃了也會心滿意足。外國人若要再感動一點,最好去夜市晃個二圈,來根烤玉米、咬口蔥油餅,用芒果牛奶冰譜出happy ending,就更能懂得這份菜單的心思。
烤玉米、蔥油餅、芒果牛奶冰,可千真萬確出現在RAW,但更摩登更繁複。首先上桌的炭烤玉米,形似迷你燒番麥,入口則大珠小珠落玉盤,根本不必費勁咬。原來這是玉米粒重組的玉米,在舌上解體成珠圓玉潤的顆粒,口感新奇,風味則是親切的炭香與BBQ醬,很有意思。
世界各國有很多種餅,台灣的蔥油餅可以怎麼玩?一道「TACO三重奏」展現了多層次的創意。首先,這是一道墨西哥塔可餅(taco),旁邊附上酪梨酸奶醬和檸檬;其餡料則是章魚(日文裡也是tako!)與海苔、柴魚,宛如大阪燒一般,構成第二種餅;第三種餅則是餅皮本身,你猜對了,就是蔥油餅!一道菜可拆分成三種餅,融合墨西哥、日本、台灣三種飲食文化,看起來像是接龍遊戲般胡來,每樣素材的搭配卻很有邏輯,味道也很和諧,結合了酸、甜、鹹、油香,非常涮嘴。
芒果牛奶冰則華麗變身。芒果冰藏在蓬軟蛋白雪球裡,一匙挖開,連同底下的芒果粒、芒果慕絲、牛奶雪一起吃,甜美芬馥,薄荷及蜜餞緩緩透出,畫龍點睛。
本季菜單還加強了「食材零浪費」的概念。一道「鴨吃鴨」,結合鴨吃的榖物與鴨的各種部位,力求物盡其用。紅藜、薏仁、爆米花,與鴨腿絲、鴨胸、鴨心拌在一塊,其中還有酸味明亮的鴻喜菇,以及黑喇叭菇,單單這樣吃就是口感風味豐富討喜的「涼拌菜」,另外淋上的鴨肝高湯則濃醇滑腴,把所有滋味兜攏在一起。
阿拉斯加的鳟鮭也是盡量用上各部位-魚皮炸成餅、用咖哩調味,放上魚肚肉與花椰菜,就是可口宜人的小點;菲力用低溫油封,佐以魚卵、破布子脆瓜醬、醃蘿蔔片,又軟嫩鮮亮得教人珍惜著吃。醃蘿蔔片上的山蘿蔔葉梗,則來自塔可餅上的山蘿蔔葉,「菜梗也不要丟掉」,江振誠特別強調。
我個人的心頭好,其實是主菜的燉牛肉。這是墨西哥國民料理「莫雷醬」(mole)的變形,最經典的墨雷醬通常以數種辣椒、番茄、洋蔥、大蒜、茴香籽、肉桂、巧克力等二十餘種材料所ˇ製成,在此則解構為焦番茄燉牛頰肉、稻草燻牛肚與另外刨上的屏東莊園黑巧克力,搭佐紅椒粉口味的西谷米脆餅。牛頰肉與牛肚都一嚼就爛,煙燻深邃的風味很好很入味,配上西谷米脆餅吃,口感頗有變化。我喜歡這樣的主菜,比起大同小異的排餐,這樣的主菜印象深刻多了!